人群中挤进来一个人,这人是翰林书画院的院长范宽。
范宽也是一代书画大家,看到这副字
横画收笔带钩,竖划收笔带点,撇如匕首,捺如切刀,竖钩细长;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,已近行书。更是借字求画中意境,第一首诗的着眼点在于推求山水画的创作技法,第二首诗是咏梅之作,书中有画,天人合一。
他实在忍不住了,这两幅字要是落在别人手里可比杀了他还难受,于是张口喊了出来。
贤王爷也不高兴了,他和范宽也是多年故交,这范宽横插一杠子让他很不爽。
贤王爷张口加价:“两万两。”
范宽也有些急了:“两万五千两。”
许你喊价的不许我喊的吗?
这时候呼啦进来一群人,都是过来瞧热闹的。
李三郎强压住兴奋,他觉得还能更高一些。
仁宗皇帝挤进人群,看到桌子上的两幅字帖,欣赏了半天激动不已,赶紧拉过陈琳:“买下来,赶紧的。”
陈琳哭着脸:“官……官人,没带这么多银子,出来就带了一万两银票,还给了那位鸨母一千两。就剩下九千两了。”
仁宗皇帝急得团团转,抬头看见和范宽吵得不可开交的贤王爷。赶紧扯了扯贤王爷的衣袖:“一定要买下来。”
贤王爷吓了一跳:“官……大官人你怎么来了。”
范宽虽然是翰林书画院的院长,平日也难得见皇帝一面,见了也是低着头,没有官家的允许不可以看官家的脸,否则就是大不敬。
他是寸步不让。范宽也是有钱,平日帮别人写个对联,题个门头都要千两银子,一幅名画也是几万两银子,所以这幅字他势在必得。
贤王爷一咬牙:“四万两银子,我已经命仆人回家取钱了,马上就回来。”
范宽寸步不让:“四万五千两,”
“五万两”
“六万两”
两人价格越抬越高。
忽然冒出来一个福建口音喊道:“二十万两!”
众人吓了一跳,转眼看去,是一个富商打扮的中年人。
这位中年人是泉州最大的茶叶瓷器商人,名叫苏振棠,平日把瓷器茶叶卖到西方,再拉西方的洋玩意回来,真正是富可敌国,泉州港的船,一半是他的。
他是来京找丞相吕夷简求官的,知道吕夷简喜欢字画,决定投其所好,来樊楼找一件合适的礼物。
苏振棠挤进来,把二十万两银子的银票拍在桌子上:“这是宝丰钱庄的银票,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时兑换,你们谁还有钱,我还可以加。”
宝丰钱庄是北宋最大的钱庄。不仅大宋全境都有,而且连辽国和西夏境内也有,属于跨境钱庄,势力很大。
真正的财大气粗。
贤王爷和范宽面面相觑,两人虽然有钱,一下子拿出来二十万两现银还是吃力的。
苏振棠拿着银票,萧老按规矩喊了三遍,没有人回答,交易算是成了。
有伙计拿来字据,李三郎和苏振棠签字画押,苏振棠收起两幅字,拿着一份字据。按规矩又给樊楼交了两千两的中介费,转身下楼了。
范宽跌坐在地上,失魂落魄,被这不知名的商人买走了,不知道这辈子还能不能再见这两幅字真颜。
仁宗皇帝看着苏振棠下了楼,像是心肝被割走一块一样,喃喃自语:“那是朕的两幅字啊!”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