仁宗说:“孙尚书说一下怎么回事。”
孙尚书支支吾吾地说:“这四百万两都用来修皇陵了,还有皇族的封赏和用度,主要是太后的寝陵花超支了。”
仁宗勃然大怒:“你胡扯,为太后修皇陵也不用四百万两,你的意思是朕把这些钱贪污了吗?修皇陵是安王主持的,皇兄你来说说修母后的皇陵花了多少钱。”
“回禀官家,修皇陵花了五十万两,其他三百五十万两都用来封赏皇族了。我这都有账,这些都是您亲口封赏的。”
仁宗皇帝脸上不好看,青一阵白一阵没吭声,自己确实有随口乱封赏的毛病,对皇族也大方,也没让你真金白银往外掏啊!这安王确实没有老王爷贴心。
仁宗问:“还有二百万两哪里去了?”
晏殊说:“这二百万两给了六扇门刘门主,这有您批的条子。”
刘奇峰站起来说:“当时剿灭白莲教我们很多人中了毒,这二百万两都用来买药了,您可以找国舅核实。”
仁宗这才想起来这件事,确实给六扇门买解药了,不过那次给他追回来七千多万两,这点钱不给说不过去。
仁宗说:“好了,现在问题出在工部的五百万两对不上账,这件事必须彻查,这都是民脂民膏,国家的钱,银子必须给我追回来。”
潜台词的意思是这都是朕的钱,必须追回来。
王曾站起来说:“官家,国家财政就四个字,开源节流,如果能大力开源,这点钱不算什么,比如在江浙福建沿海建立大型港口,建造商船,把江浙的丝绸,江西的瓷器通过海路卖到南洋,大食,西洋诸国,获利何止千万两银子。”
仁宗一听来钱很感兴趣,问王曾:“一年能多挣多少银子。”
“至少两千万两,而且我们不用走西域丝绸之路受西夏盘剥。”
“好,朕大力支持,要是真能挣这么多,朕也不用这么辛苦了。”
李迪站起来反对:“王相说的没错,不过怕是空中楼阁,大宋哪里有那么多丝绸和瓷器卖到西洋去,江南所有丝绸加起来也卖不了两千万两,你凭空变出来吗?”
王曾说:“今年杭州府已经开始试点多种桑树养蚕,如果江南都能种桑树养蚕,是可以产出这么多丝绸的。瓷器更好说,让江西仿照景德镇多建些工坊,多产些瓷器不就行了。”
王曾就犯了他儿子的错误,没有实际调查就凭想象开始改革,脱离实际,能成功才怪了。
李迪冷笑道:“江南的良田全改桑田,江南的百姓吃什么,难不成全饿死?”
王曾说:“土豆啊,一亩土豆产量比得上十亩稻米,让江南的百姓吃两年土豆,等养蚕挣了钱,想吃什么买什么不就行了?”
李迪怒斥道:“王曾你无耻,到时候饿死了人,你王曾就是大宋的千古罪人。”
王曾大言不惭:“大不了再苦一苦百姓,罪名我来担。”最近转码严重,让我们更有动力,更新更快,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。谢谢